<博古通今>:《論語》中的智慧——「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曰……」乍聽起來,大家或會感到恐懼,大呼文言文艱澀乏味,並退避三舍。其實古人所言的,不是古舊死板的說教,而是比我們更「潮」、更「貼地」的生活態度。《論語今譯時析》(耀中出版社,2016年增訂版)一書中其中一則章節記載了孔子及其學生談及思考與生活感悟,至今仍為社會所用: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衛靈公篇15:30)

【今譯】

先生說:「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用來思考,卻沒甚麼好處,還不如學習呢。」

 【時析】

參為政篇2:15(思而不學則殆)。一人之智難敵千人之智,學習,可以集他人之智於我,使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遠。自己閉門苦思,除了可能會流於空想外,有時還會出偏差,「殆矣」。

現代科學進展一日千里,讀文獻是必要的基礎,以瞭解前沿的研究已做到哪個地步,避免低水準重複。

*《論語今譯時析》增訂版:以中英雙語出版,內容除了附有註釋外,並設時析部份,透過現今的生活事例及中西文化觀點的比較對照,從多角度詮釋儒學的菁華部份。書中輯錄了《論語》140則,代表儒家核心思想,從反求諸己的「為學」、「修身」等主題作起始,逐步推至「處世」之道,最後以「生死」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