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專區>:五羊獻穗南天門——廣州

#6  對弈‧傳棋(2018年9月)

文:潘俊恩(香港中文大學大中華地區的政府與政治社會科學碩士)

千里之行始於廣州

  廣州簡稱穗或廣,別稱羊城(見五羊傳說),為廣東省省會,擁有超過4,000年的歷史,從古到今有百越人、楚國人、漢人、乃至因戰亂自北方逃亡的士大夫,均踏足廣州,衍生出璀璨的歷史和文化。廣州自古地位超然,且歷史悠久,唐朝時成為市舶使,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宋朝時成為廣南東路的治所;明朝時成為全國第一大港;滿清時成為唯一對西方國家開放的通商港口,即「一口通商」;1911年經歷黃花崗起義,歷盡滄桑。

羊城之巔迎百福隔江相映納千祥

  坐落於海珠區藝洲路的廣州塔,因其「婀娜多姿」的外形被戲稱為小蠻腰或扭紋柴。廣州塔海拔高600米,在世界最高的獨立構築物列表中排名第5,與海心沙島和珠江新城隔江相望,是一座以觀光旅遊為主,具有廣播電視發射、文化娛樂和城市視窗功能的電波塔,在2010年為廣州舉行的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提供轉播服務。廣州塔的造型、空間和結構由兩個向上旋轉的橢圓形鋼外殼變化生成,在晚上會展現不同的顏色,時而七彩,讓人目不暇給,不愧是廣州的地標。

西關宮院臥軟紅暮列笙琶吟商廊

  位於荔灣區西關的上下九步行街,是上九路、下九路和第十甫路的合稱,同時亦包括寶華路和康王路等路段,是舊城區最繁華的地段之一。上下九步行街風格獨特,古色古香,有二百多間騎樓式建築,在吸收歐洲和滿洲建築風格的同時,又保留西關的傳統建築風格,結構多為「上宅下店」的模式,毫無違和感,包容並存。街道店鋪林立,包羅萬有,當中有不少歷史悠久的知名商舖,如陶陶居、蓮香樓及新華書店等等,吸引大量本地人和外地旅客於假日遊覽一番,而比肩接踵的人龍穿插在十里長街的畫面,更彷若川流不息的大江。

廣府獨厚承雅言華夏正音傳萬家

  廣府話又稱廣州話,是屬於漢藏語系的漢語族下,粵語(語言)下的一級方言。粵語以廣州話作為代表音(標準粵語),擁有超過2,000多年的歷史。粵語名稱源於趙佗建立之南越國(《漢書》寫作南粵國),其以廣信作為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喃喃文化和粵語的最早發源地,而「粵」和「越」兩字在明朝後有所分野,前者專指嶺南地方,後者則指江浙地區。全球使用粵語者約有1.2億人,大多分佈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越南等國家,以及北美洲和歐洲的華人社區。廣東省使用粵語者則超過6,700萬,同時也是大中華地區第三大以母語為語言的群體。粵語保留大量中古漢語用詞,豐富多采,故此以粵語朗讀唐詩和宋詞等中古漢語著作時大多能押韻,較貼近當時的語音系統,更有「雅言」之稱。因此,廣州學生至今仍使用粵語或廣州話作為日常溝通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