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場>:從陸軍棋到反思戰爭

筆者從小就喜歡一些非主流的東西,別人愛捉象棋、圍棋、跳棋,筆者獨愛陸軍棋,炸彈炸司令、工兵拆地雷、師長互懟,甚是過癮。

陸軍棋像中國象棋般,有很多玩法,一般以一裁判兩棋手的暗棋玩法比較常見。下棋時,很容易可以看出棋手是進取還是保守的人,因為排兵布陣的「陣法」很大程度由性格決定,如把司令排在第一列橫衝直撞的總是藝高人膽大、無視風險;相反,把司令放在中間的,相對比較保守。不過無論開頭是採取主攻還是主守,攻守策略在局中須按對手特性適時調整。正如做人一樣,要有大局觀念,如果殺紅了眼但卻忘了奪軍旗或守軍旗這「戰略重點」的話,就是「贏了戰役」但「輸了戰爭」。

陸軍棋激發了筆者對軍事的強烈興趣,為了獲得更多軍事知識,筆者還去參加了香港學生的軍事夏令營,從受訓期間稍微窺探實際軍營之真實一面,體會軍隊安排給「少爺兵」們的減量操練,當然不少得聽了一些國情教育吧。

筆者看普遍香港人除了知道解放軍會常去救災、艘航母近年增加外,應該對國防與軍隊沒甚麼概念。其實,在剛過去的國際軍事比賽2018中,解放軍陸軍的成績出眾;而今年11月就有每兩年一屆的珠海航展,知道的人相信也不多,更遑論會去的。

老實說,世界和平是很多人的願望。兵家經典《司馬法》曰:「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普魯士將領及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認為戰爭不過是政治用其他手段的延續。這世界並不安寧,和平年代也有激盪的風雲,目前亞太形勢風起雲湧,到底軍事鬥爭、恐怖襲擊,是否當真如此遙不可及,當那一天真的來臨,我們這一代又會如何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