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解讀>:理財的科學

#6  對弈‧傳棋(2018年9月)

文:李國凡(資深特許公認會計師,新媒體及傳媒碩士,曾於全球第一品牌企業任職預算會計師,
以及香港藍籌上市公司任職業務分析經理達十多年,並在香港報章及雜誌撰寫親子理財專欄。)

問:綜合多次的解讀,對於何謂理財有了更深的認識。理財即是在個人理財方面,透過計劃、組織、調配和運用各種可供使用的資源,以最有效率的方法達至財務自由,而財務自由即是一個人無須工作,擁有的財富仍能應付生活所需,直至離世那天為止。

這樣正確嗎?

答:正確。明白了理財的定義,我們便可開始進行理財規劃,尋找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當中需要各種理財知識、技巧以及取捨等,我將這些事情歸納起來,分為「理財的科學」及「理財的哲學」。

問:我聽過「理財的哲學」,雖然有點迷糊,但是「理財的科學」一詞比較新穎,能否先行解釋?

答:簡單來說,客觀的、可驗證的、可量化的,都是屬於「理財的科學」的範疇。例如一些理財技巧,當中的理論能夠通過邏輯推論和演繹來檢定能否成立;當中的個案可以透過數學計算和歸納來判斷是否合理,從而提供客觀、放諸四海皆準的數字來幫助我們作出理財規劃。

問:能否舉例說明一下?

答:試用一個簡單而又極端的例子:主人給了甲乙兩個僕人每人各1,000元,目標是財富增值,十年之後取回。甲領了錢後,在地上挖了一個洞,把主人的錢埋起來,認為這是最好的理財方法;乙領了錢後,將錢存入一個年息五厘並且有存款保障的儲蓄戶口內,認為這是最好的理財方法。

事實上,只要經過簡單的計算,十年之後甲仍然只有1,000元,乙卻已經累積至1,629元。由此可見,把錢存入銀行相比挖洞埋起來,證實是一個更有效理財方法。

問:哈哈,結論好像很可笑,卻又令人更易明白甚麼是「理財的科學」。這個例子是來自馬太福音三個僕人的故事嗎?

答:特殊收入與上述兩項收入性質不同,最大問題就是我們完全無法控制收入來源,因此一般也稱為非經常性收入,這是屬於一些偶然、未能預期,在短期(甚至長期)內也未能再次獲得的收入。

問:是否代表我們不應不勞而獲?

答:是,我每次看到這段經文時,便想到那個挖洞埋錢的僕人,如果能夠早點知道這個「可笑的結論」,那便不用被主人趕出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