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多面體(2018年11月)

中國幾千年來的發明(Invention),觸及層面廣闊,從個人衛生、冶煉金屬,以至火箭發明也有,部分產品更被其他國家加以改良、變格,或加入新元素,變成另一種發明或更具創意,盡見中國人對發明新產品和對研究的先進地位,一直持開放態度。無論如何,發明品能促進世界人民溝通和了解,提昇生活和化素質,大家不妨從不同視角,再認識中國人的發明。
 
精選內容:
– 專題熱話:香港學界發明
– 追憶歷史年華:東學西傳--中國古代科技
– 化講場:淺談中國第五大發明--科舉
– 學生手記:老撾的笑容

精選文章

<追憶歷史年華>:東學西傳——中國古代的發明與科技對世界之影響

#7 發明多面體(2018年11月) 文:彭淑敏博士(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資料整理:袁梽傑同學(香 [...]

<文化講場>:淺談中國第五大發明——科舉

#7 發明多面體(2018年11月) 文:林川(文字工作者) 科舉的產生在中國歷史上無疑是一重大創舉,不但改革 [...]

<文化講場>:黑色魅力的傳播

#7 發明多面體(2018年11月) 文:雅豪 火藥,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其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帶來極深遠之影響 [...]

<文化講場>:3D打印‧燃點希望‧科技導航

#7 發明多面體(2018年11月) 文:盧玉苓(教育機構行政總監) 應用科技是我從事教育十多年的必備工具:先 [...]

<博古通今>:《論語》中的智慧——「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7 發明多面體(2018年11月) 「子曰……」乍聽起來,大家或會感到恐懼,大呼文言文艱澀乏味,並退避三舍。 [...]

<器語不凡>:糧船灣洲宋代碇石與海上貿易

#7 發明多面體(2018年11月) 文:Ernie 早前在香港海事博物館舉行的《東西匯流——十三至十八世紀的 [...]

<器語不凡>:博物館的前世今生

#7 發明多面體(2018年11月) 文:徐愷彤(文化工作者) 對文化藝術有興趣的人常流連於博物館、藝廊、古董 [...]

<地名對對碰>:倚畔繁華——漢口

#7 發明多面體(2018年11月) 文:黃君怡(副總編輯) 尖沙咀一帶是逛街的好去處,廣東道、漢口道、海防道 [...]

<大灣專區>:揮灑文化色彩——澳門

#7 發明多面體(2018年11月) 文:黃德鐮(香港教育大學常識及通識教育榮譽學士二年級) 在大家眼中,澳門 [...]

<文化旅遊>:小小藝術家的搖籃——俄羅斯

#7 發明多面體(2018年11月) 文:黃嘉儀(文化旅遊愛好者)   Привет(俄語:你好)!說到俄羅斯 [...]

<學生手記>:老撾的笑容

#7 發明多面體(2018年11月) 文:林卓希(香港教育大學歷史教育榮譽學士二年級) 老撾有兩個令我印象深刻 [...]

<學習信箱>:新聞、傳播與公關相關課程

#7 發明多面體(2018年11月) 伍校長: 我讀中五嘅,最近發現自己幾有興趣做公關工作,希望將來讀嘅學科都 [...]

<理財解讀>:理財的哲學

#7 發明多面體(2018年11月) 文:李國凡(資深特許公認會計師,新媒體及傳媒碩士,曾於全球第一品牌企業任 [...]

<語樂無窮>:會意形聲中文字謎(五)

#7 發明多面體(2018年11月) 答案按此

<漫畫畫廊>:電飯煲大王

#7 發明多面體(2018年11月) 畫:愛日莉

以上為精選文章,如要線上閱讀全書,請按此閱讀電子書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