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專區>:佛山功夫——文、武、食

佛山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坐落於珠三角腹地,東接廣州、南鄰中山,距離香港也不過兩小時的車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這是一個湧現過葉問、黃飛鴻、梁坤等眾多武術宗師的「武術之鄉」。然而,作為有著中國「天下四聚」、「四大名鎮」稱號的城市,佛山的「功夫」遠不止體現在拳腳之上。

文之功夫:「紅船泊晚沙,萬人看瓊花」

廣東歷代的五位武狀元裡,佛山佔了兩位,這個聽起來不會太出人意料,但九位文狀元中就有五位來自佛山,這卻能從側面反映出佛山深厚的文化底力。

僅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粵劇為例,其發源地就在佛山。早在五百年前的明朝萬曆年間,佛山就已設立粵劇最早的行會組織——瓊花會館,終日熙熙攘攘,熱鬧非凡。舊時戲班多乘坐紅色船隻進行巡迴演出,此一活動盛況被一首清朝的《汾江竹枝詞》記錄下來:「梨園歌舞賽繁華,一帶紅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貺節,萬人圍住看瓊花」。

現時,佛山禪城區的祖廟之內仍留存有嶺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古戲台——萬福台,它建於順治年間,歷經風雨矗立至今,不僅見證了粵劇的發展,還依舊充當著現今各種戲劇演出的舞台,一如以往地熱鬧而生機勃勃。

武之功夫:從「佛山無影腳」到「佛山無影燈」

佛山的練武風氣盛行,武術,可稱為是個人的硬實力;而擴大到整個佛山而言,製造業,則是這個地區的硬實力。

佛山的製造業始於兩千多年前,宋代時所鑄鐘、鼎已聞名全國,明代時更成為南中國的冶煉中心。鴉片戰爭中虎門威遠砲台的大炮,便是由佛山所鑄造的。佛山石灣的陶瓷也有著「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南風古灶的爐火至今已燃了五百年。

到了近現代,佛山主要以機械、電器、陶瓷、金屬材料為根基,同時發展光電、新醫藥等新興產業。在2010年時佛山的工業總產值就已達到中國其他城市平均水平的六倍之多,多年來都位列全國前十。自從1840年代創辦了中國第一家近代工業企業以來,現在佛山的民營工業已佔工業總產值的70%,有不少現已上市的民營企業如佛山照明、美的電器、碧桂園地產、海天調味品等,都來自佛山。

食之功夫:「食在廣東,廚出鳳城」

「鳳城」即是佛山順德的別稱。肥而不膩的均安蒸豬、味美無骨的蒸釀鯪魚、鮮嫩軟滑的炒牛奶、酒香醉人的煎焗魚嘴⋯⋯若要去廣東尋找美味,必少不了佛山這一站。

自古以來,充沛的水流與肥沃的土地便為佛山帶來了豐富的物產。再加上佛山作為南方重要的商業城市,吸引著來自各地的走南闖北的商人前來經商,這些商人也為佛山帶來了多樣的食物烹飪方法。佛山菜吸取各派之長並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以「粗菜精做、不拘物料、天生天養」的特色俘獲了各個時代人們的胃,並成為了粵菜的發展基礎之一。

近年,佛山順德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了「美食之都」的稱號,成為全球第六個獲此認證的地區。各種看似平平無奇的食材,一旦經過佛山廚藝大師的精心烹調,都能搖身變成令人眼前一亮、食指大動的美味佳餚。

無論是在文、在武抑或是在「民以食為天」的飲食之上,佛山都是一如既往地功夫精深、功力十足。如今藉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東風,佛山亦精益求精,進一步全方位地磨練自己,當不愧此「功夫之鄉」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