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場>:點、橫、豎、勾的書法性格

#5  創意書法(2018年7月)

文:潘樹仁(中華文化導師)

書法中有永字八法:點、橫、豎、勾、仰橫、撇、斜撇、捺,用筆勢來形容是八勢:側、勒、弩(又作努)、趯、策、掠、啄、磔。這是中華文化其中一個特色,雖然字體有篆、隸、楷、行、草等形狀,但字型是相同,每個人寫出的字卻有不同的風格,正是藝術的創作。書法的用品很簡單,是文房四寶:紙、筆、墨、硯,以軟軟的兩公分左右兔毛或狼毛,點上黑墨,就在紙上揮灑自如。書法由點、線構成了平面,主要是線條美感和線與線之間的配搭安排,組合成帶有波動和韻律的美,成為視覺藝術的部份,所以有中國公司用書法字作為公司招牌,甚至是品牌的商標,書法同時有字意包含其中,就帶著更豐富的精神藝術內涵。

另一方面,是書法可以呈現出每個人的性格特質,人的心理反應,自然就落在平日的書寫當中,不論是硬筆字或毛筆,都有粗幼高矮的不同觀感,所以「字為人之衣冠」,在毛筆書法裡更為明顯。書法的學習都由臨摹開始,除了現代的標準印刷版,就是用以往書法家的字貼臨摹。故此,人們很少用宋徽宗的瘦金體和秦檜的書法為學習,因為一位是亡國的王帝,一位是歷史上的大壞人,他們的心理情況,都不合適我們去學習。孔子將書法納入為「六藝」之一,成為君子的基礎技藝,琴、棋、書、畫是文人四藝,當中的中國書法對東南亞和日、韓影響最大,日本每年都有新年寫書法的社會習俗。

現在學校很少有書法的學習,有部份只作為短暫的興趣班,放鬆靜下來寫書法,橫撇快慢,在軟硬之中找到合宜的心靈創造,對青少年燥動的心態很有幫助。到了退休的時間,最好的活動就是重新拿起筆桿,在紙上遊走自己的心境,抒發情懷,這個時候的作品,最重要是自我欣賞,不求名利的比賽也遠離了,在黑白之間流淌,怡情養性,為人生畫上藝術的終段,添加了生命多姿多彩的記憶。所以近年有書法藝術治療,調和負面的情緒,由妄動漸進為閑靜優雅,線條雖然曲折,點豎之間勾勒,亦能夠飄散著逍遙自在的人生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