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歷史年華>:從課室走到電台:研習世界史的喜悅

#4  知茶識趣(2018年5月)

文:彭淑敏博士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譚嘉敏同學、黃琪慧同學協助

現時大學的世界史課程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宗教及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歷史不只是所有發生過的事,學習歷史的另外一個目的,也是常說的「鑑古知今」。在各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同樣面對與過往相似的情況,加上與其他國家的互相牽扯,國際關係變得非常複雜。人的歷史是富有情感的,而情感是根深蒂固的,認識歷史或過往的事情,有助瞭解古代世界、現代世界和當代世界的發展軌跡,有助我們掌握今天身處的世界局勢。除了宏觀地研習世界史外,香港與各國之間的關係密切,不少年青人都勇於到外國尋求機會,學習世界史就能讓他們瞭解世界發展的要項。也有學生認為學習歷史,就是獲取「通識」知識,有了世界發展的基本認識後,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將會有所得益。

作為歷史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接觸史料外,更能訓練學生分析、整合相關資料,以及邏輯推理等技巧。我最近獲邀到電台擔任嘉賓主持,與學生從課室走到電台,分享研習世界史的喜悅。這是一個以「世界史」為主題的電台節目,我們重新搜集資料,從一些大眾較少接觸卻又重要的議題入手,作出深入淺出的討論,期望以豐富的知識和有趣的內容,引起大眾對歷史的興趣。同學透過參與電台節目,除了能學以致用,更可靈活發揮專業知識,讓大眾認識學習歷史是有趣和多元化的。

歷史絕不艱澀難明,也不枯燥無味,更非一般人所想的毫無「用武之地」。我們在最新一集的電台節目中,分享了兩位歷史上著名的女王──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 1603;1559-1603在位)和俄羅斯帝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Catherine II,1729-1796;1762-1796在位)的重要歷史,她們都是研習世界史不可忽視的課題。兩位女王的成就絕不比男性國王遜色,而且女王的登基之路、愛情經歷和國家政策特徵更是值得關注。例如伊麗莎白在登基前,遭到異母姐姐瑪麗女王迫害,披荊斬棘、克服重重困難之後成為女王,卻又利用自己的婚姻大事作為政治籌碼,為國家利益、為自身權力,周旋於各國之間力謀發展。葉卡捷琳娜不是俄國人,嫁給俄國皇位繼承人彼得三世後,婚姻生活雖然給她壓力和重重危機,卻也成為她從丈夫手中奪取皇位的契機。圍繞在她身邊的情人,對她奪取沙皇寶座以及日後的統治均有重要的影響,婚姻與外交、愛情與政治,牽涉的都是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博弈。每一項歷史事件都不是單一存在的,人與事之間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學習歷史能掌握背後的動機和規律。

誠然,學習歷史也是很有趣的,就如兩位女王的愛情故事和嗜好為人津津樂道。伊麗莎白女王是個「珍珠迷」,據稱她擁有超過數千件繡著珍珠的華麗衣服。位於聖彼得堡、著名的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就是當時葉卡捷琳娜的私人博物館,她收藏了許多畫作和手工藝術品。同學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猶如在發掘古墓一樣,需要耐性和恆心進行考究,發掘的過程中充滿驚喜,當中蘊藏著價值非凡的知識。

歷史並非遙不可及,不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立足於全球化的時代,香港與國際接軌的機會越來越多,透過研習世界史,有助培養世界觀和國際視野,認識各國的歷史文化,應對瞬息萬變的社會。「認識過去、思考將來」,汲取過去歷史的經驗和教訓,有助我們得到真正的成長和進步。

英格蘭女皇 伊麗沙伯一世
英格蘭女皇 伊麗沙伯一世
俄羅斯帝國女沙皇 葉卡捷琳娜二世
俄羅斯帝國女沙皇 葉卡捷琳娜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