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論語》中的智慧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子曰……」乍聽起來,大家或會感到恐懼,大呼文言文艱澀乏味,並退避三舍。其實古人所言的,不是古舊死板的說教,而是比我們更「潮」的生活態度。以孔子及其學生為例,他們和我們一樣,要學習、交友、追尋夢想,其對生活的經驗總結和感悟都可在《論語》中領略。我們從《論語今譯時析》(耀中出版社,2016年增訂版)一書中摘錄一則章節,看看古人的智慧對我們的生活態度有甚麼啟示: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述而篇7:11)

【今譯】

孔子說:「如果財富是可以求得的,那即使是拿鞭給人看門開道的差事,我也願意幹。如果不是可以求得的,那我還是去幹我喜歡幹的事情吧。」

 【時析】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發財與否,帶有很大偶然性,亦有其獨特的規律,可遇不可「求」,這跟求道不同。求道在我,自修自省在我,好之樂之,必有所成。兩相比較,還是求道具有可控性,穩妥。何況道還能使人心安「樂」。注意這裡孔子並沒有對財富持貶低的態度,他並沒有否定物質的重要性,只不過是強調精神修養的優先價值,及其自主、自控的特性而已。………………

*《論語今譯時析》增訂版:以中英雙語出版,內容除了附有註釋外,並設時析部份,透過現今的生活事例及中西文化觀點的比較對照,從多角度詮釋儒學的菁華部份。書中輯錄了《論語》140則,代表儒家核心思想,從反求諸己的「為學」、「修身」等主題作起始,逐步推至「處世」之道,最後以「生死」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