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共享>:你懂得有效地學習嗎?

#1  你讀書開心嗎?(2017年11月)

文:學友社社長、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中學伍德基校長

同學好,你是怎樣讀書的?你有適合個人的讀書方法或學習技巧嗎?可能你會留意到,有些同學讀書時間不多,成績尚算滿意,但有些同學則費勁讀書,惜果效不高。相信這與有沒有掌握及應用一套適合自己而有效的學習方法有關吧。

要有效學習,方法很多。基本的流程及循環是,學習前要「預習」即將學習或老師即將教授的是什麼內容,知其大概,略作了解,掌握基本。然後,抱著這些疑問閱覽或上課去,「學習」時便可抱持著要解開相關疑團的心態:若遇上已熟知的或淺白的課題,可以加強印象;如遇上在預習時所踫到的難點,就提高警覺,即時解難。學習或課後,須先作「複習」,才做功課,以作「練習」。如用流程循環圖顯示,「學習循環」是這樣的:

除了以上的學習循環,還須運用不同的學習方法。今次先介紹一種在歐美大學流行的學習方法給大家,看看自己會否適用:

如何有系統地按步學習?歐美大學流行的學習方法(一)

SQ3R「五步學習法」,將五個學習的基本過程中的必須步驟歸納一起:

1. 概覽Survey)

先概略地將課題章節及標題大綱翻閱一遍,對文章資料掌握了大概的印象。概覽所需時間不應過長(數分鐘之內),同學可參看文章的序言、目錄、標題、插圖或結語,便應可粗略掌握到整章整段的意思。

2. 發問Question)

心中自擬有關課題內容的問題,在細讀之前心中懷有疑問,閱讀起來就提高了自己的「警覺性」。自擬的問題可以包括這篇文章的重點是什麼,或先行翻看書後的問題或過往試題,又或將文章中的各個標題化作不同的問題,來個自問自答,學習就會更深刻了。

3. 細讀Reading)

仔細閱讀,標示重點,刻劃要句,撮寫心得,細意理解,誠為五步中最耗時間及需要切實地做好的一個步驟。閱讀時配合先前所作的概覽大意及自擬問題,效果自然明顯得多。

4. 背誦Recite)

將重點內容背誦過來,記在心中,在考試前的温習尤為重要。背誦前當然要先經過理解及整理,並不是死記硬背。

5. 複習Revision)

讀完一課,過後會淡淡地不斷忘掉的。因而我們需要周期性地重複温習,再看一遍。首先,剛讀完一課後,就須即時瀏覽式的再複看一次(類似第一步的概覽),加深印象,總結要點。之後,就安排適當的周期性(例如每周、隔周)重溫,而考試前則是最後一擊。每次複習可以不斷深化及集中重點閱讀,那麼,所讀的內容就不易遺忘,反而越來越深刻。由於在細讀課文時,已花神理解及深化箇中內容,以及加上個人筆記及重點記錄等資料,所以這個複習階段,所耗時間應遠比細讀階段時少得多。

寫信給校長

【同學或家長如果在學習及考試上遇有疑問,歡迎來信提問(電郵:info@hkccda.org),筆者將在此闢設學習信箱作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