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學堂」電台講演活動交流會

暢談穿梭歷史舞台的成長經歷

歷史如春天般色彩斑斕,透過大氣電波,自編自演歷史廣播劇,發現歷史別有洞天。
本會特邀參加了《歷史文化學堂》電台講演活動的瑪利曼小學師生(曾亮遠老師、劉子筠同學、林嘉怡同學、杜樂遙同學)及保良局陳溢小學師生(文惠宜老師、黃明欣同學、黃濼敏同學、吳泳霖同學、麥穎欣同學)作客文聯會,與本會主席黃富榮B.B.S 暢談參加本次活動的感受。

快樂源自分享
——「講故事帶給人快樂」

黃主席:大家什麼時候開始喜歡講故事,爲什麽喜歡講故事?

麥穎欣:講故事令人好有滿足感,自己開心,別人也開心。
杜樂遙:故事可以讓深刻的道理簡單地表達出來,令人容易接受。
黃明欣:我自己很喜歡去圖書館看童話故事,然後給同學或者妹妹分享。講故事可以模仿不同的角色,很生動,很有趣,。
林嘉怡:我妹妹喜歡聽我給她講英文童話故事。
黃濼敏:我小時候就聽爸爸媽媽講故事,後來我做了圖書管理員,經常給低年級的同學講故事,他們很喜歡聽。
劉子筠:我讀幼兒園的時候就給低班的同學講故事。
吳泳霖:我四年級的時候就開始喜歡創作故事。

在無線電波搭建的舞台起舞

——「上電台講故事緊張又興奮

黃主席:上電台講故事,同平時講故事,有什麽不同?

杜樂遙:在電台講故事,更加緊張,因為知道是給全港的聽眾收聽。
黃明欣:錄音的時候,氣氛就已經很緊張,一有講錯或者不順暢,馬上要重錄。有難度的地方在於我飾的諸葛亮與麥穎欣飾演的周瑜,聲音上比較接近,自己必須想辦法去區分,例如在適合的位置加入一些抑揚頓挫的語氣。

麥穎欣:這是我第一次上電台講故事,我爸爸聽完,覺得我已經做得很好,可以一個人模仿不同的聲音。
林嘉怡:我覺得自己算是咬字清楚,電台的設備很好,出來的聲音很動聽。
黃濼敏:錄音的時候真的很緊張,擔心出來的效果,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

經歷中成長
——「老師同學生都珍惜的機會」

黃主席:兩位老師對於組織學生上電台講故事的整個計劃有什麽看法?

曾亮遠老師:廣播劇是一種新的學習方法,我們學校希望學生透過這次活動多認識歷史。這是一次對學生的挑戰,也是對老師的挑戰。我們起始對這計劃有所擔心,不知道在創作歷史劇的過程發揮想像力的界限在哪裡。後來聽完了文聯會舉辦的三堂演講培訓課,才明白創作歷史劇既要尊重史實,又要從歷史空白處著手發揮想像力。是次劇本,是由學生創作、老師修改,這是一次難得的體驗,學生喜歡這樣的學習模式,可以增加他們對歷史的興趣,也可以實際地學習到歷史的基本知識。
文惠宜老師:廣播劇可以讓小朋友有學習的體驗,對老師來說也是一次嘗試。我們創作的初期,電視劇《回到三國》就很受歡迎,學生就建議以《草船借箭》為題。我們都知道必須有所突破,讓劇本富有現代感。與學生一起製作廣播劇,我覺得學生們的表現很好,在我心目中已經是滿分。

更好的在下一次!

黃主席:如果是下一次,用不同的語言演繹廣播劇,例如普通話或者英文,大家有何看法?大家又希望計劃會有哪些新的嘗試?

曾亮遠老師:普通話和英文都沒有問題,學生都喜歡!
林嘉怡:我有親戚是上海人,我也常說普通話。
黃明欣:我們都會使用拼音打字法,用普通話演繹廣播劇也可以。
曾亮遠老師:可以嘗試在小學組演出後增加討論環節,也希望主持人可以當場給學生意見反饋,讓他們知道如何演得更好。
黃濼敏:加入討論環節可以,但是學生可能會緊張,擔心說錯話。
林嘉怡:這一次的機會我覺得很榮幸,過五關斬六將才能爭取到上電台講故事,我希望下次都可以參加。
文惠宜老師:創作方面由於沒有太多的指引規限,出現百花齊放的現象,效果令人滿意。
曾亮遠老師:這種各處奇招的廣播劇,讓我們學校之間可以互相刺激、互相學習,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

黃主席結語:歷史以廣播劇的形式演繹,拓寬了我們的思考維度,橫向的對比也是一種學習歷史的方法,學生的表現令人滿意。本會感謝學校對活動的大力支持!下一次我們希望加入更多新的嘗試,讓未有發聲機會的群體可以透過大氣電波發出自己的聲音,也爭取讓學生得到更多的磨練及學習的機會,我們寄望歷史文化學堂的聲音如同春天的花絮,飄落至每一位聽眾的耳朵,帶給人美好的享受。

PIC 1: 黃主席與師生交談中,PIC 2: 曾亮遠老師(右)發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