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手記>:中華女性專享的美——旗袍(上)

#28 遊藝文化(2022年7-8月號第28期)

文:王雅琪、李芊瑤、牛煦涵、余婷婷、王楚怡、張嘉怡(博愛醫院八十週年鄧英喜中學

兒時伴母親看連續劇時,常看到主角們一身旗袍,婀娜多姿,美哉!

如今有機會可親臨旗袍店,親身體驗旗袍的情結,讓我們不禁期待起來。穿過川流不息的人海,走過熙熙攘攘的街道,我們終於到達這讓我們魂牽夢繞的地方。這確實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小店,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映入我們眼簾的確實是那像「上海灘」般古色古香的店鋪,玻璃門上大大的「金多寶」金漆招牌,十分耀眼。門口兩側一幅對聯彷彿也在招手,歡迎我們的到來。

進店後,一股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睜眼一看,各處盡是各色料子,一排排衣架掛滿著訂製旗袍。不僅牆上掛滿了旗袍,就連地上也堆起了用以製作旗袍的各種衣料。店內四處皆陳列著一套又一套各有特色的旗袍,讓我們彷彿沉浸在旗袍的世界裏,彷彿能透過觸摸每一件旗袍,感受到每個故事的千絲萬縷。

流轉回老師傅的工作桌邊,只見貼滿了承載他歲月回憶的照片,老花牆也展示了不同的旗袍繡花圖案樣式。文英傑老師傅長得和藹可親,在他口若懸河的介紹中,我們也得知了許多關於旗袍的「故事」。

今天,中國風已經吹到現實的每個角落,成為了一種生活習慣和審美方式。旗袍的優美剪裁,突顯了女性線條,詮釋了東方女子之美,也能展現女性柔和堅毅的一面。文師傅告訴我們:「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服飾,本地人只有穿著起當地服飾,才可以展現到該服飾獨有的韻味。」的確,為什麼韓國人會穿韓服,日本人會穿和服?而我們卻不穿華服?不穿旗袍呢?

文師傅堅持的,不只是旗袍的製作,而是一份對於傳統文化的執著。

對於旗袍的用料,需要的往往是精準的測量和獨到的審美意識。文師傅給我們介紹時,就談到旗袍上的其中一種刺繡。繡娘憑住一針一線,以小線珠的形式於布料上繡出圖樣,如此更能體現圖案的立體感,眼前的鳳凰彿彷因而活了起來,祝福世間生活皆能美滿幸福,吉祥如意。而衣領的盤扣往往也起到畫龍點睛之用,又是整套旗袍中用機械不可取代的部分。文師傅說:「製作時,先要在布料上刷漿,並於內襯加上金屬片以固定形狀,就如蹁躚的蝴蝶、東籬傲菊、歸來的雨燕等等。」每一個盤扣,都是師傅們用自己的手藝,為旗袍賦予的新意,也是一段段妙不可言的故事。

旗袍布料上的圖案也展現了不同女性的特色,不同款式各蘊含深意,也可謂是頗有講究,「壽」字寓意壽比南山,「東籬傲菊」更則寓意「品行高潔」,所謂看衣如看人,每一位女性的性格都千變萬化,而每一位女性的獨特性格,在文師傅為他們訂造的旗袍之下,顯得如此動人。

旗袍經歷了百多年歷史,橫穿古今,記錄了時間和歲月,更是跨過時間的流逝,將中華女性獨特的韻味封印其中。文師傅講解時,也令我們了解到原來隨著時代變遷,現時的旗袍早已飛一般跨越了時空,融入現今潮流之中,改良的款式層出不窮,旗袍的種類也豐富多彩,不論是古今還是中西,都有了別樣的融合之美。這一點,光是從文師傅製作的旗袍中已可見一斑,作為晚禮服的旗袍裙擺可變化出有魚尾擺、燕尾、拖尾等,還有鏤空的上領,有些會加上紗袖、荷葉袖、泡泡袖以作裝飾,不再拘束於衣袖的長短,師傅解釋道:「這種改良可揚長避短,更加能夠體現女子的婀娜娉婷。旗袍就如有一種神秘的魔力般,穿上它,徐行時會不自主地凌波微步,盡顯落落大方,優雅得體。」

下期將會繼續談及旗袍的歷史文化,以及文師傅和我們對旗袍傳承和發展的看法。

文英傑師傅與一眾同學合照(筆者提供)
文英傑師傅與一眾同學合照(筆者提供)
牆上全是歲月和文化的見證(筆者提供)
牆上全是歲月和文化的見證(筆者提供)
(筆者提供)
(筆者提供)
(筆者提供)
(筆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