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成一格>:曹操的隸書與石門十三品

石門十三品,是陝西石門十三件著名摩崖石刻的合稱。石門是連接關中平原和漢中平原的褒斜棧道南端的一段隧道,於東漢永平六年(66年)用火焚水激法修成。後人在隧道兩壁及褒河兩岸懸崖上鑿有大量題詠和記事。1970年因修建石門水庫,遂將區內最受推崇的十三件摩崖石刻遷至漢中博物館,後來水庫落成,石門從此沉於水底。

相傳十三品之第九品「袞雪」就是曹操所寫,原在褒斜棧道南端重要的隘口——褒谷口。相傳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張魯,途經漢中,兩次登臨陝西石門。看見滾滾長江東逝水,因此題了「袞雪」二字,表現了河水洶湧澎湃的流勢,河水衝擊石塊水花四散濺出,水大石眾,猶如滾動之雪浪,故云「袞(滾)雪」。

今天大家見到的原碑左下方還有署款「魏王」字樣。當然大家不要當真,因為曹操生前只去過漢中兩次:第一次是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討張魯;第二次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入漢中平陽關會戰劉備。然而,曹操是建安二十二年稱王,所以署款一直被後人懷疑是假的。但袞雪到底是真還是假?這個問題有不少學者討論過,只是苦無確鑿證據,誰也說不準。

另外近年曹操高陵出土了不少文物,其中一面就是「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為一個石製的藥枕頭。聽落去有點奇怪,石製藥枕頭?《說文》:「慰,安也。」慰又通「熨」,今日見到中醫常有熱敷療法,就是這回事,所以也不算奇怪,這個藥枕頭反而能驗證曹操生前有頭風病一事。這面石刻,雁尾張揚,筆畫鋒芒畢露,相對「袞雪」而言,似乎更切合大家對曹操的印象。當然,這石刻不會是曹操所寫的,多是後人所製,用以陪葬而已。

從藝術史角度看,第五品《石門頌》(全名《故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堪稱是代表作,因其是摩崖石刻,經過風雨侵蝕,古樸自然,其筆畫似是針刻刀刮,線條介乎篆書與隸書之間。漢代隸書論古拙,無出其右,可與《西狹頌》、《郙閣頌》合稱「漢碑三頌」,其漢隸被譽為「漢人極作」。民國時期,中國出版的第一部大型工具書《辭海》,其封面就是集漢中《石門頌》中的「辭、海」二字而成。如果用前面「袞雪」相比,袞雪筆畫則略顯得肥膩而凝滯,水平遠在《石門頌》以下。

今天石門十三品已經被移至漢中博物館,石門也已經沉入水庫底,大家也只能空緬懷一番了。

石門十三品又有哪十三品?

一品《石門》碑
二品《畜君開通褒斜道》摩崖
三品《畜君碑釋文》摩崖
四品《李君表》摩崖
五品《石門頌》摩崖
六品《楊淮表紀》摩崖
七品《玉盆》摩崖
八品《石虎》摩崖
九品《袞雪》摩崖
十品《李苞通閣道》摩崖
十一品《潘宗伯、韓仲元》摩崖
十二品《石門銘》摩崖
十三品《重修山河堰》摩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