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場>:中國民族服飾掠影

#26 衣飾風尚(2022年3-4月號第26期)

文:林朗晴(自由撰稿人)

如欲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服飾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服裝的設計和物料使用與當地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息息相關,例如在高原生活的族群以狩獵畜牧為生,衣服多取諸動物皮毛;歷史悠久的族群尊天敬祖,在服飾上會注入傳說信仰色彩。我們在以審美角度欣賞服飾的時候,不妨也從人文情趣方面認識其特點。

赫哲族魚皮衣

主要分佈地區:黑龍江

衣服物料林林總總,但魚皮製衣相信能為你帶來驚喜!赫哲族以漁獵為生,衣飾鞋履亦以狗魚、鯉魚及鮭魚等魚皮製作,既防水防腐,又可抗寒耐磨,方便打魚,是世界上唯一以魚皮製衣的民族。

裕固族服飾

主要分佈地區:甘肅

信仰藏傳佛教的裕固族為遊牧民族,會用羊皮、牛皮及狐皮製衣,裏面墊毛或草,耐寒防沙。族民除穿著高領、大襟的長袍和皮靴外,男子還會佩帶火鐮、腰刀及小佛等,而女子則頭戴喇叭形紅纓帽或由芨芨草編織的帽子。有說這帽子是紀念一位被殺的裕固族女英雄,紅纓代表其犧牲時頭頂的鮮血。

藏族服飾

主要分佈地區:西藏、青海

以皮革和氆氌為主要面料的藏族服裝,基本上不用度身訂造,因其特點是袖長等身、袍長過體,以配合青藏高原的氣候。當地日夜溫差大,藏民於中午時不穿袖,只圍在腰間;入夜時則靠寬大衣服保暖。此外,寬腰設計的藏服沒有鈕扣和口袋,藏民穿衣時須束上腰帶,衣襟位置便會形成一個大口袋,可放隨身物品呢。

漢族客家藍衫

主要分佈地區:廣東、江西

素色的大襟衫和大襠褲設計通風,布料耐洗耐穿又透氣,以便客家人於田間勞動。腰帶和寬闊的袖口可放置錢幣和隨身物品,而大襟上的鈕扣位置止於腰線上,方便婦女哺乳。由於南方地區濕熱多雨,適宜植麻種棉,故此衣服亦以葛布和棉布為主,可謂性價比極高。

畲族鳳凰裝

主要分佈地區:福建、浙江、江西

畲族女子的裝扮像鳳凰:頭繩、衣裳、圍裙以紅色為主,並配上金色腰帶和會發出叮噹聲響的銀飾。這種鳳凰裝蘊含著不少傳說:一是畲族始祖盤瓠王於廣東鳳凰山繁衍生息,以鳳凰為圖騰符號,賜鳳凰裝束予後世;二是族人認為鳳凰會送鳳凰裝給出嫁女子,帶來祝福。

德昂族服飾

主要分佈地區:雲南

相傳德昂族女子滿天飛舞,男子為了留住女子,便把藤篾編成圈,套在女子的腰上。這種腰箍習俗一直保在至今,不僅是服飾的一部分,更成為年輕男女的愛情信物。至於為什麼有些女子佩戴十多條腰箍,有些則多達三十多條?原來腰箍的數目代表著女子的歲數呢。

中國朝鮮族七彩衣

主要分佈地區:吉林、黑龍江、遼寧

七彩衣起源說法有不少,有說朝鮮族認為彩虹象徵美麗和光明,亦有辟邪的作用,故此以七色綢緞製作童服,藉此祝願孩童生活美好幸福;另有說是昔日族民善於保存各種色彩的布塊,為孩子製作衣服。無論哪種說法正確,都反映了成人對下一代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