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聯絮語>:徵文比賽精選作品

文聯會青年文化大使中心舉辦「文人召喚」徵文比賽(第二期)(得獎名單)鼓勵文字創作之風,讓高小至高中的同學就歷史、文化、傳統、鄉情、禮儀範疇揮墨。現節錄部分得獎作品以作分享!

小學組 二等獎

學校:聖方濟愛德小學
學生:龐琛言
年級:小五

長洲太平清醮遊記

  長洲是一個景色很優美的小離島,位於香港的西南面。我和家人在週末很喜歡到長洲遊玩。去年,我們到長洲宿營,碰巧那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長洲太平清醮。

  爸爸說長洲太平清醮是香港長洲居民每年一度的傳統大型活動,於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佛誕舉行,每次均會吸引不少香港市區居民和外國旅客慕名來參觀。這個活動的最大特色就是「搶包山」和「飄色巡遊」。長洲太平清醮更因其獨特的色彩,以三座大包山為標誌,又稱「包山節」。

  我們租了一間在「搶包山」附近的民宿。那個房子有一個大大的露台。我們從露台望出去有一座建築古色古香的廟宇,就是北帝廟,而廟宇的前方有一排長長的梯級,梯級的下面就是一個大球場,球場周圍圍著鐵欄杆,中央有三個用竹棚搭成、掛滿平安包的包山,足有三至四層樓高呢!我仰著頭望向包山的頂端,彷彿包子們就掛在藍藍的天空上,很是壯觀!

  在長洲太平清醮的早上,街上會有飄色巡遊。小朋友裝扮成古今人物或傳說中的角色,站在獨立故事主題的花車上,穿梭於長洲大街小道。遊人在兩旁夾道歡呼,擠得水洩不通,好不熱鬧!當天長洲的商品會比平時多,有平安掛飾、平安匙扣、平安咕𠱸等等,令人目不暇給,平安包亦會比平日多做幾款味道呢。

  最後一個項目就是「搶包山」活動,子夜時分敲打大鑼後,參賽者就會爬上包山,搶奪掛滿用竹棚的平安包,傳說成功搶到包山上的包子,全家人在一年來會行好運!

  最後,我們也買了一些掛飾和平安包回家,希望來年一家人平平安安!

評審 賴志成博士:全文節奏明快,語言清新,始終洋溢著生動的氣息,讀來使人如親臨其境,其樂無窮。

初中組 二等獎

學校: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
學生:蔣佳含
年級:中三

一蓑煙雨任平生

  戰國有屈原上下求索哀民生之多艱,唐有李白舉杯消愁嘆愁更愁,宋有辛棄疾道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無論盛世或亂世,歷朝無一能免於人間疾苦,惹人唏噓並為之惋惜的事蹟更不在少數。而為要在這自古少有圓滿的世間中生存奮鬥,出現了一種文化,一種賦予一代代人動力,推動我們前進的文化——樂感文化。

  孔子於匡,嘗試逃脫,但屢遭失敗,然而他沒有自暴自棄,在四面楚歌之際,他神情自若地撫琴彈唱,順從天命而行並堅信困境會有轉機,這便是《周易‧繫辭上》中提到的「樂知天命故不憂」,亦是樂感文化的體現。在樂感文化的氛圍下,人不逃避問題並豁然以待現實,相信所有事情都有轉圜餘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行到水窮處也能有坐看雲起時的闊達。面臨山重水復不惜勇敢抗之,堅信定能柳暗花明,縱然前路希望縹緲,也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提膽闖塵世,以達觀的心態盼望守得雲開見月明的那刻。

  蘇軾一生跌宕頗多,面對當時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放逐儋州之罰,他思索片刻就豁然開朗,把此地當作自己第二家鄉,寫到「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絲毫不見身處蠻夷之地的悲觀,取而代之的是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從容,在貶謫期間以灑脫心態著詩並傳道授業,憑一己之力帶動儋州發展。種種風波在他看來不過是未曾有過的奇絕見聞,這便要歸功於他樂知天命的個性。

  華夏五千年青史,樂感文化代代相傳,稱得上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之一,這種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消解了多不勝數的失意落魄,勾勒出無數個煢煢孑立卻格外堅定的身影,為今日乃至百年之後的發展,奠定穩固的文化根基,宛如永恆明月在暗夜照亮四海八荒兜兜轉轉的路,靜看世世代代胸懷浩然之氣,隨著那千里快哉之風迎難而上。

評審 周慧儀女士:作者以屈原、李白、辛棄疾的唏噓作開首,從而引出「樂感文化」的定義。接著,作者再以萬世之師孔子那「知天命」和「從心所欲」的生命故事來為「樂感文化帶來之妙」作延伸說明。第三段是全文的詳寫部分,作者能細緻地娓娓道出蘇軾樂天知命、豁達開朗,積極向上的各種趣事。最後一段則從整個中華文明層面上作深刻思考,歸納出中華民族那極寶貴的、迎難而上的精神面貌。這樣層次分明而漸進昇華的文路,清晰而深刻,很優秀!行文方面,文筆佳,有氣勢。

高中組 二等獎

學校:元朗商會中學
學生:姚家蔓
年級:中五

拉開帷幕,見證華夏情

  人們坐落於寬敞的劇院,絲絲靜謐中屏息以待,紅色的長長帷幕被緩緩拉開,滿座嘉賓齊齊注目那層被揭開的神秘面紗,輝煌的燈光下,閃耀著中國寶貴的戲劇文化。

  首先欣賞的是元代雜劇《竇娥冤》。在陰冷的刑場上,彌漫著肅穆的氣氛。竇娥瞪著含著怨,含者怒的瞳孔,在第一支曲中哭號「沒來由反王法,不提防遭刑憲」,怨聲驚天動地,埋怨天地的不公不義。觀眾泛著晶瑩的淚,已然被帶動情緒,劇情逐漸走向高潮。劊子手冷漠行刑,竇娥瘦弱的身軀終化作清風消散人間,而她立下的誓願終被實現,一腔熱血化為碧玉,六月飛落漫天的雪花。幕幕皆情深意切,觸動人心。雜劇就似一窖烈酒,暗藏多少愁思多少哀怨,進溢出縷縷幽香,清冽卻苦澀。唱的是情,演的是魂,雜劇用它獨特濃郁的悲劇色彩,驚豔世人。

  第二場的帷幕被緩緩拉開,這次觀賞的是中國的國粹——京劇《霸王別姬》。淩厲戎裝的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逐與愛妃虞姬飲酒作別。臺上那纖弱的美豔虞姬,婀娜多姿的身段,高亢圓潤的唱腔,滿面柔情中卻又顯露絲絲寂寥與苦澀。「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說罷便拔劍自刎。項羽超凡脫俗,卻掩蓋不了眉宇間的悲痛,目睹香消玉殞,隨風而去。京劇美在聲,戲曲演員渾厚的唱調,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宛轉悠揚,曲調婉轉動聽,餘音繞樑,連綿不絕。京劇的魅力躍然紙上,是開在人類智慧沃土上一朵如油菜般絢麗的花。

  中國千年流傳的戲劇文化,少不了戲劇演員高雅的素養。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從生命的谷底到藝術的巔峰,是一場永不落幕的華麗演出。演員的嚴謹,體現在每分每秒的演出上,他們化作一生一旦,或一淨一醜,形態各異,眾生雲集,用勤勉二字觸動觀眾的內心,時而歡喜笑過,時而潸然淚下。他們在京劇厚重的土壤上不懈怠地耕耘,一步一步地將此弘揚下去,流淌於歲月的長河,縈留在代代人的記憶中。

  戲劇,體現了美麗的中國風,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國文明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一枚美麗的瑰寶。帷幕再次拉上,戲劇裏的華夏情卻不散,恆久相傳。

評審 招祥麒博士:設題有創意。文章以「戲劇」為中心,舉《竇娥冤》、《霸王別姬》及演員梅蘭芳為例,而引出「華夏情不散,恆久相傳」的結論,別具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