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食主義>:崇優而來的美食天堂

#19 香港地區風物志(2021年1月)

文:薇言勁(香港八十後港女文青,內容策展人)

才子陶傑先生經常提到香港人「崇優」,意思是因應全球一體化的大潮流,一個國際公民的基本價值態度。「優」者,先超越國界,各國文化中有優秀而美好的,都應該學習而吸收。

飲食文化當然是「崇優」的涉獵範圍。

多得香港人這份「崇優」,大眾知識水平和經濟能力自1970年代開始並駕齊驅;亦多得航空和資訊科技的發展,香港人開始出外旅遊擴闊視野,將在外邊發現的美食帶回香港,開發商機滿足一眾老饕,豐富了香港飲食經驗,慢慢成就了今天的美食天堂。

相信香港人都經歷過外出吃飯面對菜式的選擇困難,單是一杯奶茶,已經可以來一次示範。

在茶餐廳吃過常餐後,突然覺得港式凍奶茶有點單調乏味?走過幾個舖位,往台式茶店買一杯淘氣好玩奶蓋珍珠奶茶吧。想試其他凍奶茶,也可以吃個海南雞飯後,來杯多一點甜的凍泰式奶茶;或者吃碗肉骨茶之後,任性的來杯綿密幼滑的馬來西亞拉茶。想來一杯熱的奶茶?不如試一杯養生滋陰印度奶茶,當然還有港式奶茶優雅高貴的祖先——英式奶茶。

所以在香港「搵食」,不愁寂寞。

在香港地,來自五湖四海而又一直以提供當地直送食材跟「還原當地」飲食空間的過江龍,以及複製海外飲食體驗來港開拓跨國業務版圖的商家,在限聚令下,他們同時在有限的時間空間跟外賣體驗下,繼續努力解開因疫情而未能回國的游子鄉愁,和安慰一眾多個月來未能「返鄉下」(到中國、香港、澳門境外國家市郊旅行)的香港人。

二人成團者,可以走入尖沙咀,感受來自紐約第五大街的”The Tiffany Blue Box Café”,欣賞專屬藍色配合的下午茶;走進旺角一間學習馬來西亞鬧市的茶餐室「蘇媽.蘇媽馬來西亞茶餐室 Kedai Kopi Semua Semua」,感受老區的懷舊風味;走入香港其中一家「一蘭」,就立即吃到日本當地製作嚴謹的拉麵;選其中一家「鼎泰豐」,就來到台北聽着台式國語咬一口熱騰騰的小籠包……

怕外出吃飯嗎?不如買餸煮飯仔。去「 DON DON DONKI」啦!除了店內指示的語言,根本與日本當地的沒有差別,要買日本食材甚至手信?話咁易。

老一輩口中的「香港幾好都有,點捨得走?」,或者年青一代「我哋真係好鍾意香港」,都表達了香港人對這塊彈丸之地的愛。當中的香港人包括華人、日本人、韓國人、東南亞人、歐美人,美洲人甚至非洲人,也期待從飲食開始,實踐「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