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場>:談馬兒

#12  力競古今(2019年9月)

文:姚晴

馬術在現代奧運會上是個歷史悠久的項目,在中國歷史上也有源遠流長的文化。可是,現今大眾與馬兒的接觸着實不多,知名的騎士也沒能道出幾個,更遑論圈養的馬兒,着實慚愧。可在中國古時馬術貴為六藝之一,其時交通、運輸、通訊乃至狩獵與軍事,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無一與馬脫得了關係。馬兒在古中國社會有着非比一般的地位,歷史上實在沒少出過名留千古的名馬,那些鮮活傳奇的馬兒可就有趣得多了。

猶記得在始齔之年讀木蘭辭,願為市鞍馬的木蘭買馬情景,頭一遭給我落下了對馬兒的印象:「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彼時買馬兒準是件大事,是件講究十分的事才不枉墨濃重彩地勾勒。然而陪伴木蘭關山度若飛的馬兒肯定還是不夠好的,才有了她求明駝以還故鄉的舉動,可這明駝到底是匹駱駝還是駿馬,至今眾說紛紜,我更願意相信牠是一匹名為明駝的駿馬。

古時的好馬都是名聲在外的,更是饒有性子的。烏騅投江殉主,赤兔絕食而亡,忠貞有餘足以流芳。的盧躍馬檀溪,絕影救主就義,忠烈有義足以為傳奇。可這赤兔多次易主,何以獨忠於關羽?而的盧妨主,騎過的盧的人都死光了,卻獨救劉備於凶險。這跟馭馬之術是絲毫不相干的,這馬兒啊,重在一個配字。好馬可不是任誰都能駕馭的,你還得配得起牠,牠才甘願與你為伴為你所使。

馬術是以古時的實際應用為基礎發展開來的,其技巧姿態在現代競賽當中是大抵繼承下來了,可這人與馬兒之間的相知相惜卻大概是失傳了。古時的人與馬大多是朝夕相對的,更有甚者生死相隨,那箇中感情默契之深之厚不言而喻。現今的鋼材與玻璃之間都快容不下一只鳥了,更何談人與馬之間,任競賽場後的鍛練再勤勉,與往昔的油然而生實在是無以比擬的。若果說馬術的由來是以日用為始,然後生技術,現如今我們不過就抓著了條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