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誌>:藝術家經驗談之賞析《陳海鷹教授油畫自畫像》

#12  力競古今(2019年9月)

文:陳為民校長(香港美術專科學校)

愛好美術的人,大都喜歡肖像畫,所以不少畫家喜歡畫自畫像,如歐洲歷史上偉大的肖像畫家——荷蘭畫聖林布(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是畫過最多自畫像和自己扮演成多種不同角色的畫像。

自畫像是畫家本人在特定時期對自己的寫照,是忠於內心感情和心理狀態的表現方式,猶如藝術家的自傳,既可在畫布上留下個人記錄,又可毫無拘束全心全意地顯現自己在藝術上的造詣,對藝術家本人意義深遠。因此,賞析自畫像不僅是對畫藝的追求,也是對畫家內心世界的探索。

香港前輩藝術家陳海鷹教授(1918-2010)是中外著名的肖像畫家及美術教育家,陳海鷹教授於1952年創辦香港美術專科學校(簡稱「香港美專」)並任校長,該校現已成為香港歷史上最悠久,人才輩出,深受各方愛戴,德藝並重的名校,並以「美術少林寺」稱譽香港藝壇。陳教授亦是一位傑出畫家,1994年他獲「美國肖像畫家會」頒發當年三位最傑出肖像畫家之一的榮銜,成為亞洲首位以油畫肖像獲得國際殊榮的香港藝術家。陳教授也被多所美國重點大學邀請講授油畫技法及分享美育心德。

陳教授是「中國油畫第一人」——李鐵夫(1869-1952)的入室弟子。李先生是歐美近代美術史中著名繪畫大師約翰‧沙金特(John S. Sargent)和威廉‧齊斯(William M. Chase)的亞洲傳人,這兩位大師亦以肖像著稱西方藝壇,因此陳海鷹教授也擅長於畫肖像畫和自畫像。

《陳海鷹教授自畫像》是陳教授於1980年應香港中文大學邀請,為該校創校及首任校長李卓敏博士畫像期間即興之作,也可以是他傳神的自畫像作品之一。

從作品的整體觀賞中,可看到畫筆渾行厚挺有力,線條表現悠緩輕重富節奏感,其功力尤見於博士袍上的綠色絲帶,白襯衫領與四方帽上的一簇流蘇,以及袍上黃色披肩上大小點塊的粗細變化,它們分隔有序,準確圓勁,筆法活潑,不見絲毫柔弱造作之跡。畫中顏料演繹出的濃淡色彩感與光影明暗的調子分配,互相協調,讓人體驗出印象主義的色彩感受。肖像坐姿略為偏側,形成突破平坦畫布的空間局限,令肖像更為生動突出,把觀賞者的距離拉近。

肖像畫的眼睛,是畫作靈魂之窗,亦是畫家最花心思的位置。為了獲得整體聚焦效果,陳教授在眼鏡框邊緣畧為點上大小不一的柔和微光,結合鼻樑上的高光,把眼球上的白色反光和面形分別襯托顯現,使畫像的神態散發出一種神韻,顯現出他作為經驗豐富的美術教育家的精神和抱負、思想和個性、智慧與內心涵養。肖像栩栩如生,充滿魅力,一雙眼神在與你互相交接的刹那,不期然地你會希望投入和這位美術教育家交流,聆聽他聲音的感覺。

為表揚陳教授對香港美術教育和藝術上的貢獻,早於2002年香港藝術館特以「藝海毅航」為題,為其策劃兩個月的回顧展。而《陳海鷹教授油畫自畫像》現時亦展藏於此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