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堂>:《詩經》——中國最早的詩歌

#8  樂在樂中(2019年1月)

文:林川(文字工作者)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或許很多人都聽過這段優美的句子,但卻未必知道這是出自《詩經》首篇〈周南〉的開首句子,更不知道《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換句話說,《詩經》也就是上古時代的流行曲曲譜了。

要知道一首好歌,可以賣個白金銷量,可以傳唱街巷數十年,仍不減人們熱愛之情。再往遠久一點追溯,如西洋歌劇,如中國戲曲,莫不流傳了數百年,世人依然傳頌不已。而《詩經》更是萌芽於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前六世紀的先秦時期,足足距今數千年。

春秋孔聖人將《詩經》匯集成篇,合三百零五篇,為今流傳之版本。後人用「四始六義」的方法將《詩經》分類,其中賦、比、興、風、雅、頌是我們最常聽見的。簡單來說,賦、比、興是表現手法,賦者,直陳其事;比者,類比象喻;興者,托物起興;風、雅、頌為音樂體裁,風者,民歌;雅者,正聲;頌者,祭祀之樂。這算是對《詩經》最簡單的描述了。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在《詩經》中,有不少「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愛情詩,但在《詩經》的世界中,我們看見的是「發乎情,止於禮」的純樸情思。

《詩經》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年,而仍不減其學術地位和中華文化愛好者的推祟,除了因為《詩經》的句子富有韻律,讀之朗朗上口,聞之和諧動聽,易於記誦之餘,還因為《詩經》是一部集重仁義、厚人倫、移風俗、正教化為目的的浩瀚文化史。

「詩三百,一言以敝之,詩無邪!」

《詩經》蘊含的思想或許不再全然適用於現今的社會,但我們仍可從中看見上古人民為愛情堅貞不二、為志向直抒胸臆、為國家憤慨高歌……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即使今人不能和律歌詠,也能各言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