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手記>:溫哥華的綠色一課

#9  STEAM(2019年3月)

文:李思婷(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文榮譽教育學士五年級)

去年暑假,我前往位於溫哥華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進行了一個月的交流。這次活動不僅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溫哥華的生活文化,也使我的眼界擴闊了。

在香港,我們的生活可說是非常便利——住所附近通常設有各式各樣的商店供我們購買日用品,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便可到達不同地方。而在溫哥華,生活就變得不一樣。我們到鄰近的商店要步行二十分鐘,有時甚至要乘搭巴士才可到較大型的超級市場。當地雖有鐵路及巴士,但可到達的地方有限,因此大多市民都擁有自己的座駕,方便出行。

溫哥華重視發展及環境平衡,在城市的四周不難看到分類回收筒。和香港不同的是,溫哥華的回收分類為廢紙、容器、食物殘渣及不可回收的垃圾。市民自行把垃圾分類,確保社會的持續發展。另外,當地亦是一個單車友善城市,市內到處都是單車泊位,地鐵、巴士也設有擺放單車的設備,鼓勵民眾以單車代步,轉向綠色生活。

在這次交流中,其中一個令我最難忘的回憶就是往洛磯山脈的旅行。溫哥華的夏季幾乎不下雨,天空總是蔚藍色的。但這趟旅程的前幾天,一直晴朗的天空卻變得灰朦朦……原來英屬哥倫比亞省到了夏季便會有山火,影響了天色。我們在洛磯山脈鄰近地區時,還以為自己正身處沙塵暴中——空氣彷佛彌漫着沙粒而變成泥黃色,成為了視覺屏障,使我們連前方的道路也看不清楚。

幸好,在洛磯山脈的五天行程裡,煙霧已經消散,自然風景映入眼簾。我們去了不同的湖泊、瀑布及雪山,到處都充滿了魅力與新奇……原來水的顏色可以隨着水中礦物的比例而呈現出深淺不一的藍綠色。水又可以有各種的形態:那平靜地倒映着山水的湖面、那奔騰着水花的瀑布、那滿佈冷凍成雪的雪山……水的多樣變化,我們通通在一次旅程便可觀賞,這令在都市生活的我深深了解自然的壯麗。

親身體會了溫哥華城市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關係後,使我明白人的生活可以和自然如此密切。這一個多月的時光為我這位香港學生帶來許多難忘的回憶。這些新鮮的經驗無疑是增加我的見聞,拓展我的國際視野。